汉乐府的诗(汉乐府的诗有哪些)(汉乐府和汉乐府诗的区别)
江南汉乐府古诗句
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释义:天啊!我想和您相亲相爱,要使爱情永远不衰竭。高山失去山头,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鸣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断绝!?
2、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古艳歌》
释义: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
3、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汉铙歌十八曲·临高台》
释义:俯视台下,溪水静静流淌,清澈纯透,给人以清爽之感。岸边的香草散发着像兰花一样迷人的芬芳。
4、从今往后,勿负相思!相思与君绝!——《有所思》
释义:从今以后,不再想念相恋,相思从此与你无关,从此一刀两断,互不相识。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释义: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现在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在那为自己悲伤了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②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解说]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全诗格调轻快。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地采莲的男男女女,闭上眼,采莲的女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滑进你的心间。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小船儿轻轻的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读完此诗,一股夏日的清新空气迎面扑来。我们隐约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轻松起来。
全诗语言简练、朗朗上口是儿童初学诗品的佳作。让我们和江南的采莲人一起一边采莲一边愉快的吟送这首诗吧!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②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解说]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全诗格调轻快。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地采莲的男男女女,闭上眼,采莲的女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滑进你的心间。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小船儿轻轻的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读完此诗,一股夏日的清新空气迎面扑来。我们隐约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安宁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
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
(注: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江南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民歌一共有几首
具体数目不详。只知现存下来的汉乐府民歌不过40余首。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汉乐府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所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是说,乐府民歌的作者面向现实生活,根据人们在各种各样的遭遇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而进行创作的。
汉乐风泛灯扇府民歌的影响
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展了周代民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它更广泛,更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后代诗歌也有其更具体,更直接的巨大影响。许多作品都起着示范性的作用。
首先就表现在它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这种精神像一根红线似的贯串在从建安到唐代的诗歌史上,俨然形成一条以乐府为系统的现实主义传统。
汉乐府民歌在中国诗史上,是一次情感表现的解放。《汉书艺文志》说汉乐府民歌是“感于哀乐”之作,便是指这一特色而言。对于诗歌的发展,这一点同样是很重要的。后代情感强烈的诗人,常从这里受到启发。李白的《战城难》,就是对汉乐府民歌的模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民歌屈原《怀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
巧倕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
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遻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何其故!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闵而不迁兮,原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浩浩沅湘,分流汨兮。
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原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汉乐府《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魏晋南北朝
[duǎn gē xíng]
更多图片(16张)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作品名称:《短歌行》
作品别名:《短歌行二首》
创作年代:东汉末年
作品出处:《三国演义》
文学体裁:四言诗
作者:曹操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又作“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木兰诗》是汉乐府诗歌。在 乐府诗集 的 卷二十五横吹曲辞五
《孔雀东南飞》在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
应该这样说:《木兰诗》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朝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及“叙事诗双璧”。
目录太多,贴不了。这里有:
乐府诗集 (全)共一百卷
(注:括号内数字是诗歌的数量)
卷一郊庙歌辞一 (36)卷二郊庙歌辞二 (45)
卷三郊庙歌辞三 (67)卷四郊庙歌辞四 (80)
卷五郊庙歌辞五 (70)卷六郊庙歌辞六 (95)
卷七郊庙歌辞七 (94)卷八郊庙歌辞八 (48)
卷九郊庙歌辞九 (67)卷一十庙歌辞十 (75)
卷一十一郊庙歌辞十一 (72)卷一十二郊庙歌辞十二 (77)
卷一十三燕射歌辞一 (17)卷一十四燕射歌辞二 (35)
卷一十五燕射歌辞三 (29)卷一十六鼓吹曲辞一 (40)
卷一十七鼓吹曲辞二 (67)卷一十八鼓吹曲辞三 (54)
卷一十九鼓吹曲辞四 (45)卷二十鼓吹曲辞五 (49)
卷二十一横吹曲辞一 (38)卷二十二横吹曲辞二 (39)
卷二十三横吹曲辞三 (59)卷二十四横吹曲辞四 (50)
卷二十五 △横吹曲辞五 (32)卷二十六相和歌辞一 (41)
卷二十七相和歌辞二 (39)卷二十八相和歌辞三 (53)
卷二十九相和歌辞四 (52)卷三十相和歌辞五 (34)
卷三十一相和歌辞六 (44)卷三十二相和歌辞七 (36)
卷三十三相和歌辞八 (40)卷三十四相和歌辞九 (26)
卷三十五相和歌辞十 (37)卷三十六相和歌辞十一 (27)
卷三十七相和歌辞十二 (31)卷三十八相和歌辞十三 (40)
卷三十九相和歌辞十四 (34)卷四十相和歌辞十五 (42)
卷四十一相和歌辞十六 (30)卷四十二相和歌辞十七 (46)
卷四十三相和歌辞十八 (35)卷四十四清商曲辞一 (15)
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 (48)卷四十六清商曲辞三 (5)
卷四十七清商曲辞四 (45)卷四十八清商曲辞五 (45)
卷四十九清商曲辞六 (45)卷五十清商曲辞七 (43)
卷五十一清商曲辞八 (45)卷五十二舞曲歌辞一 (30)
卷五十三舞曲歌辞二 (28)卷五十四舞曲歌辞三 (21)
卷五十五舞曲歌辞四 (27)卷五十六舞曲歌辞五 (44)
卷五十七琴曲歌辞一 (41)卷五十八琴曲歌辞二 (43)
卷五十九琴曲歌辞三 (62)卷六十琴曲歌辞四 (34)
卷六十一杂曲歌辞一 (27)卷六十二杂曲歌辞二 (30)
卷六十三杂曲歌辞三 (32)卷六十四杂曲歌辞四 (33)
卷六十五杂曲歌辞五 (32)卷六十六杂曲歌辞六 (38)
卷六十七杂曲歌辞七 (29)卷六十八杂曲歌辞八 (32)
卷六十九杂曲歌辞九 (39)卷七十杂曲歌辞十 (9)
卷七十一杂曲歌辞十一 (26)卷七十二杂曲歌辞十二 (36)
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 (23)卷七十四杂曲歌辞十四 (47)
卷七十五杂曲歌辞十五 (30)卷七十六杂曲歌辞十六 (33)
卷七十七杂曲歌辞十七 (50)卷七十八杂曲歌辞十八 (30)
卷七十九近代曲辞一 (56)卷八十近代曲辞二 (56)
卷八十一近代曲辞三 (24)卷八十二近代曲辞四 (40)
卷八十三杂歌谣辞一 (28)卷八十四杂歌谣辞二 (33)
卷八十五杂歌谣辞三 (39)卷八十六杂歌谣辞四 (34)
卷八十七杂歌谣辞五 (42)卷八十八杂歌谣辞六 (41)
卷八十九杂歌谣辞七 (47)卷九十新乐府辞一 (29)
卷九十一新乐府辞二 (29)卷九十二新乐府辞三 (35)
卷九十三新乐府辞四 (30)卷九十四新乐府辞五 (27)
卷九十五新乐府辞六 (35)卷九十六新乐府辞七 (42)
卷九十七新乐府辞八 (17)卷九十八新乐府辞九 (15)
卷九十九新乐府辞十 (25)卷一百府辞十一 (50)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
————————————————————————
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木兰诗》是其中的一首北朝民歌,当属于南北朝乐府。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母听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通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怼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君,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约,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缕鞍,斋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采三百疋,
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
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
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