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宋词南宋张元翰(南宋词人张元干的词贺新郎)
找一首《贺新郎》
篆缕消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唯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铜锣阵阵唢呐响,谁家女儿作新娘?
红妆十里,泪晕胭脂,离家怅,
龙凤呈祥,戏水鸳鸯,好儿郎。
人道是,同心喜结花并蒂,
谁知那,断虹霁雨泪千行,从此是枯耗韶光。
一贺新郎芳娇娘,梅萼插残枝,雪落掩暗香;
二贺新郎静娇娘,新月笼香雾,帘垂丝雨茫;
三贺新郎敏娇娘,春晚莺语响,路遥断空肠;
四贺新郎慧娇娘,芳庭草萋萋,露深知梦长;
五贺新郎婉娇娘,簌簌度流年,四季如海棠;
六贺新郎贞娇娘,绿窗迷残梦,翡翠半玉璜;
七贺新郎华娇娘,几曾临鹊桥,独坐照银釭;
八贺新郎良娇娘,月圆人不圆,相思弄钱塘;
九贺新郎娴娇娘,檀香冷金猊,佳节又重阳;
十贺新郎淑娇娘,晚日归西里,偏照秋画堂;
十一贺新郎美娇娘,晚妆了明雪,散缨褪霓裳;
十二贺新郎淳娇娘,红绡缠寒窑,良人愿归航?”贺新郎(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编辑本段]贺新郎(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编辑本段]贺新郎(蒋捷)
【宋】蒋捷
浪涌孤亭起。
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
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
斗吐出、寒烟寒雨。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掷向虚空里。
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
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
奈鹭也、惊飞沙渚。
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
鼓双楫,浩歌去。
垂虹亭凌驾吴江浪涛之上,似从海上坠落至此。柱上八龙环绕,活灵活现,似有神护。然而天地翻覆,宋元易代,亭遂被毁,神亦无奈。词人从太湖乘舟路过此地,遂有一番凭吊。悲从中来,欲请江鹭寄语群仙,说一说此地不堪。然白鹭寄语群仙,说一说此地的不堪。然白鹭毫不理会,惊飞而去,令其无限悲怆,产生了宇茫茫,无处容身之感。只得作一曲悲歌,作别垂虹桥而去。
[编辑本段]贺新郎·赠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编辑本段]贺新郎(送陈仓部知真州)
作者: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2,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3。记得太行兵百万4,曾入宗爷驾驭5,今把作握蛇骑虎6。君去京东豪杰喜7,想投戈下拜真吾父8。谈笑里,定齐鲁9。
两河萧瑟惟狐兔10,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11?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12?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13。空目送,塞鸿去4。
1.陈仓部,陈鞾,字子华,曾以仓部员外郎知真州(今江苏仪征)。词题一作《送陈真州子华》或《送陈子华赴真州》。
2.神州路,指中原沦陷地区。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3.平章,评论。公事,指经略中原,收复失地。分付,发落。
4.太行,山名,即今之太行山。兵,一作"山"。熊克《中兴小纪》卷十九,"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山相保聚。"
5.宗爷,指宗泽,北宋末年抗金名将。他知磁州时,曾募集义勇抗击金兵。后任东京留守,招募王善等义军百万人协助防守,屡败金兵。宗泽威名日振,金人对他畏惧而又尊敬,称?quot;宗爷爷"。见《宋史·宗泽传》。驾驭,统率。
6.把作,当作。握蛇骑虎,比喻处于危险的境地,就象手拿毒蛇、骑在猛虎背上一样。这句写南宋统治集团对义军的不信任与疑惧。
7.京东,宋代路名。辖境包括今河南东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一带。豪杰,抗金的义军将士。
8.投戈,放下武器。真吾父,果真象我们的父亲一样。唐时,仆固怀恩勾结回纥等入侵,代宗急诏郭子仪屯泾阳。郭子仪曾率数十骑,免胄入回纥营,责备他们背信弃义。回纥士兵放下武器,下马拜说:"果吾父也。"誓好如初。见《新唐书·郭子仪传》。
9.齐鲁,今山东一带。
10.两河,黄河南北。萧瑟,萧条,冷落。狐兔,金兵。"两河",一作"两淮"。
11.祖生,指祖逖,东晋著名的将领,曾率兵北伐收复豫州地区。以上两句慨叹南宋军队不再北上。
12.新亭,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三国吴时所建,在今南京市南),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谁梦,一作"不梦"。以上两句指责南宋士大夫官僚对于收复失地,只有空言而没有实际行动。
13.书生,作者自指。
14.塞鸿,生长在北方边境的鸿雁。以上两句叹自己不能随友人北上。
这首词作于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的壮志。
上片指责南宋统治集团不真心抗金,轻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北方的抗金义军视若蛇虎。作者因此对陈鞾寄以厚望,建议他联合义军,收复失地。下片讽刺南宋统治集团只知苟安江左,早已把中原沦陷地区抛在脑后,并叹息自己不受朝廷重用,壮志难酬。
[编辑本段]《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1.胡邦衡:胡铨,字邦衡,南宋主战派大臣。
2.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3.神州:此指中原沦陷区。
4.画角:涂彩的号角。
5.离黍:用《诗经》中《黍离》篇意,悲汴京故宫荒废。
6.底事:何事。砥柱:山名,此处喻国家支柱。
7.九地:九州之地。黄流:黄河水流,借喻金兵到处肆虐。
8.狐兔:代指金兵。
9.天意:指朝廷用意。
10.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
11.耿:明亮。斜河:斜转的银河,表示夜深。
12.微度:慢慢飘过。
13.儿曹:小辈们。尔汝:你我相称,表示亲密。
14.大白:酒杯名。
15.《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词调的别名。
这首词打破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因此写来境界壮阔,气势开张;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这些情绪纠结在一起,形成了悲壮激昂的情调,在通常尔汝呢喃的送别词中确实不同寻常。因此,尽管词中用了不少典故和前人诗句,布局简率,也有些俗套子语,但饱满的感情和流贯的气势所造成的强烈的感染力,把这些都冲淡了。这首词在当时曾广为流传,并激怒了秦桧,张元干因此而被除名。
[作者介绍]
张元干(1091—1160以后)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长乐(今福建闽侯)人,北宋末为太学生,曾被抗金名将李纲辟为属官,不久随李纲免职而被贬斥。南宋初,因“避谗”而辞官。有《芦川词》。
[编辑本段]《贺新郎·亡妇忌日有感》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1、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2、夜台:指坟墓。
3、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4、“重泉”句: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5、“忍听”句: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九年农历五月三十日,是纳兰的妻子卢氏亡故三周年的忌日。全篇哀怨缠绵而又发自肺腑,真切自然,虚实相间,绝无刻意雕饰,极为质朴感人。可谓继东坡后悼亡词之绝调!
[编辑本段]【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辛弃疾
老大犹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唤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张元干的两首给李纲和胡铨的《贺新郎》表现出了什么,拥有什么文学价值?
此二首先后辉映的姊妹篇,写得雄健豪放,沉郁顿挫,《四库全书提要》言其“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张元干直接以词作武器参加现实政治斗争,为南宋爱国词风的形成首标高帜。
张元干《贺新郎》意思
全文简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
此词上片述时事。“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下片叙别情。“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
翻译:我辈梦魂一直萦绕着未复的中原 。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
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别去,此情能向谁倾诉!我与您在水畔饯别,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直到银河斜转,只见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云儿漂浮。
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了!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金缕曲》。
拓展资料:
《贺新郎》原文: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参考资料:贺新郎 搜狗百科作品内容
年代:南宋
作者:张元干
作品:贺新郎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孤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难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1]梦绕神州路-连做梦也忘不了中原地区。神州:一般指中国,这里专指被金兵占领的中原。
[1]怅秋风三句-只恨在萧瑟的秋风中,处处兵营都发出悲哀的号角声,那汴京的宫殿都荒芜了。怅:心里愁闷;画角:号角;故宫: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离黍:长满了庄稼。
[1]底事昆仑倾砥柱二句-稳定如山的北宋怎么回一朝倾覆,让金兵在中原到处乱窜呢?底事:何事?;昆仑:昆仑山,喻北宋王朝;砥柱:砥柱山,在黄河中。九地:遍地;黄流:黄河水,这里指金兵;乱注:到处流。
[1]孤兔-指金兵。
[1]天意从来高难问-皇帝高高在上,他的意图没人了解。
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何况人们很快忘记了亡国之恨。
[1]更-再。
南浦-送别的码头。
[1]耿-明亮。
斜河-银河斜转(夜深了)。
断云微度-一朵朵浮云缓慢飘过去。
万里江山知何处-江山阻隔,相距万里,知道你在哪里呢?
回首-回忆。
对床夜语-对躺在床上谈话到深夜。
雁不到二句-(你去的地方)大雁也飞不到,写好的信交给谁?
目尽青天一句-远望天空,想到古今世态的变化。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我们谈的都是国家大事)怎么能象孩子那样只顾说个人恩怨呢?
大白-酒杯。
金缕-《金缕曲》就是《贺新郎》词牌的别名。1、译文
我辈梦魂一直萦绕着未复的中原 。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别去,此情能向谁倾诉!
我与您在水畔饯别,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直到银河斜转,只见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云儿漂浮。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了!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金缕曲》。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南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此词上片述时事。“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下片叙别情。“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主要描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同时又感慨时事,送别好友。
我辈梦魂一直萦绕着未复的中原 。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别去,此情能向谁倾诉!
我与您在水畔饯别,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直到银河斜转,只见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云儿漂浮。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了!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金缕曲》。
参考资料: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此词上片述时事。“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下片叙别情。“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秋,时作者寓居福州。北宋灭亡后,在宋室士大夫南渡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叠出。张元干先有《贺新郎·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有《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送别胡铨,皆悲愤痛苦。据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十所载,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胡铨上书反对宋金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朝野震动。胡铨被谪监广州盐仓,改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1142年),再谪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时张元干作此词送行,并因此得罪下狱。我检索了一下,感觉下面的回答应该能基本概括,请赏析。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作者:【张元干】年代:【宋】 体裁:【词】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 在北宋灭亡,士大夫南渡的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叠出;张芦川有《贺新郎》之作,先以“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以“梦绕神州路”送别胡铨,两词尤为悲愤痛苦,感人肺腑。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芦川作此词以相送。 “梦绕神州路 ”,是说我辈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写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此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风格。 首问 :“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 ?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 ”,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笔者亲历抗战时期华北沦陷的情景,故而被这情景深深感动。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过片便预想别后情景,饯别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 。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坡,写“微云渡河汉 ”,写“疏星渡河汉 ”、“金波淡,玉绳低转”,为什么情调如此相似?而对于芦川,悲愤激昂之余,忽得此一二句,更显示出了深挚的感情。凤仙花种子的样子描写如以“闲笔”视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晓细品,浅人难得深味矣。 下言写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 ,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 ,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的!语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 ?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不但问天之意直连上片,而且痛别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关心国家、社会,纵怀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关切者绝非个人命运得失穷达,又岂肯谈个人琐事。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此句的依据。 情怀既然这样,何以作词?所谓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以此豪迈之言借以打发心头之痛,作者用笔如夭矫之龙,不以陈言落套为比。 凡填《贺新郎 》,上下片有两个仄起七字句,不得误以为与律句全同 ,“高难问”“怀今古”,难、今二字,皆须平声(与上三字连成四平声),方为协律。又两歇拍“送君去”“听金缕”,头一字必须去声,此为定格。然而明清以后,理解此者已少,合律者百无一二人。故此说明,以示学人。
佛谒语录
《贺新郎》张元干 赏析
共有两首,不知道你要那首。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作者:【张元干】 年代:【宋】 体裁:【词】 类别:【未知】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
在北宋灭亡,士大夫南渡的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叠出;张芦川有《贺新郎》之作,先以“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以“梦绕神州路”送别胡铨,两词尤为悲愤痛苦,感人肺腑。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芦川作此词以相送。
“梦绕神州路 ”,是说我辈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写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此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风格。
首问 :“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 ?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 ”,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笔者亲历抗战时期华北沦陷的情景,故而被这情景深深感动。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过片便预想别后情景,饯别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 。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坡,写“微云渡河汉 ”,写“疏星渡河汉 ”、“金波淡,玉绳低转”,为什么情调如此相似?而对于芦川,悲愤激昂之余,忽得此一二句,更显示出了深挚的感情。如以“闲笔”视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晓细品,浅人难得深味矣。
下言写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 ,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 ,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的!语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 ?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不但问天之意直连上片,而且痛别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关心国家、社会,纵怀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关切者绝非个人命运得失穷达,又岂肯谈个人琐事。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此句的依据。
情怀既然这样,何以作词?所谓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以此豪迈之言借以打发心头之痛,作者用笔如夭矫之龙,不以陈言落套为比。
凡填《贺新郎 》,上下片有两个仄起七字句,不得误以为与律句全同 ,“高难问”“怀今古”,难、今二字,皆须平声(与上三字连成四平声),方为协律。又两歇拍“送君去”“听金缕”,头一字必须去声,此为定格。然而明清以后,理解此者已少,合律者百无一二人。故此说明,以示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
作者:【张元干】 年代:【宋】 体裁:【词】 类别:【未知】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燕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释】:
李纲(字伯纪)是著名的爱国英雄,他在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攻京城的危急时刻,力主抗战,坚守开封 ,被钦宗任命为亲征行营使最终击退金兵。张元干当时是他的僚属,后来李纲被罢免,元干也连带获罪,离京南下。高宗绍兴七年(1137 ),宰相张浚被罢 ,以赵鼎为相。八年二月,秦桧第二次入相,赵鼎被罢免,四月,宋派王伦使金,力图和议;十二月,李纲在洪州(州治在今江西南昌)上书反对议和,被罢回福建长乐。作者为此写了这首词,对李纲坚决主战、反对议和的行动表示无限的敬仰并予以坚决支持。
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此显示出自己的真实用意。
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 。“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
“怅望 ”两句,先是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自伤;这时正值深夜,“鼻息鸣鼍鼓”,是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水中动物名)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辈,隐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慨。“谁伴我”两句,承上,“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自伤孤独(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结句之“谁共我,醉明月”,与此意同 )。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同舞当亦包括共商恢复中原之事,至此才转入寄李纲本题。
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明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纲的敬仰之情。
“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时,当时为建炎元年(1127)。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东路的杨州为行都;次年秋金兵进犯 ,南宋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扬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 ,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此处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诗句。如今只剩残破空城,使人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作者对高宗的屈膝议和感到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 。“倚高寒”两句,继续写作者夜倚高楼,但觉寒气逼人,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又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骄虏是指金人 。《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要斩”两句,运用两个典故反映出对宋金和议的看法。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象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西域国名 )王那样对付金人。《汉书·傅介子传》说楼兰王曾杀汉使者 ,傅介子奉命“至楼兰。??王贪汉物,来见使者。??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 ,刃交胸,立死 。”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后一句是借汉嫁王昭君与匈奴和亲事,影射和议最终是不可行的,必须坚决抵抗。杜甫《咏怀古迹》诗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者在此用杜甫诗意,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 。“谩暗涩”句,是叹息如今和议已成定局 ,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的受到朝廷罢斥压制 。“唤取”两句,先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李纲自己也曾在《水调歌头》中说:“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
作者对他评论,即发表意见,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能否就此隐退苕溪(浙江吴兴一带),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呢?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本词的旨意。贺新郎
作者: 张元干
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作品内容
年代:南宋
作者:张元干
作品:贺新郎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孤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难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1]梦绕神州路-连做梦也忘不了中原地区。神州:一般指中国,这里专指被金兵占领的中原。
[1]怅秋风三句-只恨在萧瑟的秋风中,处处兵营都发出悲哀的号角声,那汴京的宫殿都荒芜了。怅:心里愁闷;画角:号角;故宫: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离黍:长满了庄稼。
[1]底事昆仑倾砥柱二句-稳定如山的北宋怎么回一朝倾覆,让金兵在中原到处乱窜呢?底事:何事?;昆仑:昆仑山,喻北宋王朝;砥柱:砥柱山,在黄河中。九地:遍地;黄流:黄河水,这里指金兵;乱注:到处流。
[1]孤兔-指金兵。
[1]天意从来高难问-皇帝高高在上,他的意图没人了解。
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何况人们很快忘记了亡国之恨。
[1]更-再。
南浦-送别的码头。
[1]耿-明亮。
斜河-银河斜转(夜深了)。
断云微度-一朵朵浮云缓慢飘过去。
万里江山知何处-江山阻隔,相距万里,知道你在哪里呢?
回首-回忆。
对床夜语-对躺在床上谈话到深夜。
雁不到二句-(你去的地方)大雁也飞不到,写好的信交给谁?
目尽青天一句-远望天空,想到古今世态的变化。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我们谈的都是国家大事)怎么能象孩子那样只顾说个人恩怨呢?
大白-酒杯。
金缕-《金缕曲》就是《贺新郎》词牌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