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钓鱼的地方(衡水湖在哪里钓鱼比较好)

冬天大幅降温当天能钓鱼吗?

降温当天可以钓鱼,但重要的是选择好钓场、钓点和钓位。出钓的头天傍晚骤起西北风,气温水温急剧下降。鱼类会向堰高背风的西北方向躲避。

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鱼类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做完了集体搬迁。钓点处有倒柳拦截的成片枯草,水位在2.5米左右,这样的环境是个好钓点。

但鱼的个体不大,可以证明上钩的是定居的小鱼。大些的和迁徙来的,都躲在里面的深水区,如果用长一些的竿线,还是能钓到的。

综上,降温当天可以钓鱼,但必须得顾忌到前一天甚至后一天的风向可能对鱼情的影响。

出钓时远离的天气:

阴天后的晴天

天气是比较多变的,如果之前是阴天然后出现了大晴天,这样的天气劝钓友还是不要去了,因为阴天的时候水温相对比较适中,当太阳露出之后,光照下水温就会升高,这个时候鱼儿就会出现不适,鱼口也会变差很多。

连续大晴天

这样的天气就不适合钓鱼了,因为晴天出太阳,气温会升高,水就会被蒸发,水位会下降,这样鱼儿就会躲在深水区,垂钓难度系数是比较大的。在寒冷的冬季还是不错的,其它季节来说难度较大。冬钓阳,这是常识,一般冬季天气太冷,最好是选择晴朗、无风的日子出钓,钓位选择要找背风、向阳的地方,当然冬天起风降温后,如果能找到背风、向阳的地方,也是可以去钓的,否则的话本身冬天鱼口就很轻,浮标的细小动作在起风后不好观察,天气又冷人也太受罪了。休息日赶上了北京的大风降温天,面对高达四级的大风和接近零度的温度,狙鲫手再次出发,接受大风降温带来的挑战,是否如传说中的那样遇到大风降温天气鱼会不开口呢?可以。冰钓的时间北方冬季漫长。

1. 从寒露到立冬,水体刚结冰不久,夜结昼化,河水尚未封冻,鱼类为了储存营养以御严寒,摄食强度有一段时间处于上升期,是岸上冰钓的好时机;

2. 立冬到冬至,地冻河封,冰厚多达15厘米以上,人可站在冰面上打眼,这时鱼虽蛰伏水底,但只要找到鱼群,喂以荤食,会有好收获,此阶段是冰钓的最佳钓期;

3. 冬至到立春,是天气最冷、冰层最厚的时段,此时鱼不食不动进入休眠期,用再好的饵料它也不开口,是冰钓的淡季;

4. 立春到惊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鱼开始游动觅食,此阶段冰层仍厚实坚硬,适时冰钓,也大有所获;惊蛰过后,气温回升,冰河解冻,冰面疏松,此时不可冰钓。

冰钓突出一个“暖”字。北方冬天虽然寒冷,但只要把握好上述规律,在寒中寻暖,适时出钓,定会有好鱼获。一般选阳光明媚、气温波动在3气上下、冰洞水面少结冰凌,水下温度维持在4℃以上的天气冰钓。时间以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为宜,这个时段,天气暖和。

南方:

1.南方冬季可钓的淡水鱼主要以鲫鱼为主,鳊、鲤、草等大型鱼有时也上钩,但上鱼率大大降低。二是鱼类在冬季咬钩吃食时的动作很轻所以在钓具和钓法上应与夏钓有所区别。

2. 钓具选择要巧,要用小钩细线和中漂。冬季鱼类活动能力较低,吸食力度也很小,所以用线一定要细,钩子一定要小。

3.夏天垂钓是“鱼找钩”,冬天钓鱼则应“钩找鱼”。降温当天到底还能不能钓鱼?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准错不了冬天大幅降温当天能钓鱼。

降温当天虽然气温下降,但是水散热较慢,水温下降还不明显。特别是深水区,受水深与地温的影响,应该还是保持原来的温度,几乎没有温度变化!如此鱼类也就不会出现,因水温下降造成的不适与停口现象。

鱼类对于天气和气温变化非常敏感!当降温来临时,无论是气压还是风向都会有所改变,鱼类通过气压带来的水溶氧变化、风向带来的轻微水流变化,会提前预知气温的变化。它们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能量,应对接下来降温带来的停口,便会在水温还未下降前大量觅食!

衡水湖钓鱼的地方(衡水湖在哪里钓鱼比较好)

温差大该如何钓鱼钓鱼

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我们知道温差对钓鱼有很大的影响,笔者一次又一次地去一家药店买了好几支温度计。营业员可能都有点诧异了。在水边测水温,有时忘了收拣,有时失手落水,有时一脚踩断,上了点年纪,糊涂啊。很想通过测量各种温度寻找些客观规律出来,但至今还没有重大发现。不过,通过零星的积累,也注意到一些不太成熟的小规律,公之于众,也谈谈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一、夜间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

一天之中,从黄昏到笫二天拂晓前,温度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有大有小。在下把黄昏以后,晚上7时左右和笫二天早晨7时左右的温度差值叫做夜间温差值(早晨5时可能更准确,但需一早起床,观测不便)。室内温差值较小,我用的是阳台窗外的温差值。

我注意到,夜间温差值与钓鱼有密切关系。晚秋、冬季、早春,夜间温差值大于5摄氏度时,很难钓鱼,很可能打白板(当空军)。去到塘边、河边,常常看到岸边的浑水变清了,甚至清彻见底。这是因为夜间降温多,特别寒冷,鱼儿躲在深水处一动不动,不会游动到岸边,所以岸边水特别清彻。笫二天鱼儿仍觉寒冷,懒动懒开口。出钓一天,常常是不见浮子动一下。相反,夜间温差值小于2摄氏度,夜里降温很少,鱼儿不觉得特别冷,夜间仍四处游动,笫二天正常觅食。这样的天气出钓会有收获。

2009年2月20日,晚上室外4度,21日晨室外3度,夜间温差值1度。何钓友在一小塘钓获6斤。2月24日晨2度,头天晚上7度,夜间温差值5度,我和另一位钓友去该塘,效果极差,两人共获半斤。2009年3目26日,阴雨,降温天气,夜间温差值为4度(16—14),去东兴一塘垂钓,蒋钓友获4尾鲫鱼(半斤),我和另一位获4尾,2尾。第二天,夜间温差值为1度,(13—12),蒋又去该塘,据说获5斤。

虽然夜间温差值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确实举足轻重。多次验证,该温差值大于5度时不宜出钓,出钓不是打白板也是难钓几条。而夜间温差值小于2度时,倒不一定定获丰收,因为影响因素多多。但可以出钓,收获或多或少。

可以推想,夏季夜间温差值也同样会对钓鱼有影响。不过,应是夜间温差值越大,笫二天越是好钓鱼。夏季夜间降温较多,鱼儿感觉凉爽,夜间活跃,笫二天早上适宜垂钓。常说的夏钓早,是普遍规律。

夏钓早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夜间温差值的大小。这一点,只是推测,相信可以得到验证。

二.昼夜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全天24小时温度最高值大约在下午2—3时,最低值大约在拂晓前5—6时。24小时之内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值越大,越难钓鱼。温差差值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晴天,大太阳。红日高照,使水表层温度迅速升高,造成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拉大,影响鱼的觅食活动。

天气预报提供的每日最高最低温度可作参考。如果两者之差较小,比较适宜出钓。反之,如果昼夜温差值很大,出钓的收获可能不多。

2009年3月10日的钓况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头晚天气预报:晴转多云,7—20摄氏度(高低相差13度)。测得夜间温差值为2度(13—11)。从夜间温差值看,似乎3月10日很好钓鱼,但去董家河垂钓,感觉上午还可以,中午以后极难钓,几乎不上鱼了。8时测气温为9度。由于太阳大,下午3时测气温为25度,升高达17度之多。上午太阳刚升起,对温差影响小,较好钓鱼,而下午温差增大很多,很难钓了。

冬日,无冷风的阴天或只有花花太阳(微有阳光)的多云天,之所以易上鱼,就是因为昼夜温差值较小。相反,艳阳高照,晒得人脱衣服,昼夜温差大,鱼很难咬钩。

夜间温差值大,昼夜温差值也大,就简直休想上鱼了。2008年12月31日,前日夜间温差值为5度,当天又出大太阳。闫钓友等4人去东田坝一无所获。廖钓友等6人在汤家沟二道堰,竟无一人浮子动一下。

三、水层温差对钓鱼的影响

水体各层次的温度不相同,而且随着季节、天气(阴晴风雨等)而发生变化。这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前述的昼夜温差直接影响着水层温差的变化,特别是光照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测定的一些数据中,笔者注意到水层温差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⑴一般情况下,水表层温度高于水底层温度。水表层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较容易升高温度。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底层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两年中,我只遇到过两次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的特例。

一次是2009年2月19日,下雪天,在东田坝,10时左右,气温0.5度,水表4度,水底6度。因为气温急速下降,水的比热大,水温还来不及降得很低,水底层降温更是缓慢,造成水温高于气温,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这样的特例。寒潮刚来临时,可能也是类似情况。另一次是3月13日10时,在黄家坝,气温7度,水表层9度,水底层11度。当天的前两日降雨降温。这两次,都明显地感觉到鱼获比平常多。还有一种情形,水底层温度比水表层要高,那就是水面结了冰.水表面结冰的温度在零度,而水底未结冰,当然温度高于零度了.破冰钓鱼效果甚好,其原因恐怕就是水底层温度较高

江苏南通实测气温-5摄氏度,水表层0度,水下1.风的诗句古诗8米处6度).

⑵水层温差与季节天气有关.在四川北部地区,一年中水表层最高温度达34度,最低7度;水底层最低温度6度,最高29度。水表层水底层温度差值最大为9度,最小为0(特殊情况下如下雪、结冰等有逆差)。

大约在11—2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较小,甚至可以趋于一致。大约在3—10月温差值较大。一天之中,早晨气温通常低于水表层温度。随着太阳升起,阳光照射之下,气温比水温升高快,水表层比水底层升温快。中午以后,通常气温高于水温,水层温差增大。水层温差变化主要决定于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和强度。

大晴天,大太阳,水层温差变化大。这可以解释冬季大晴天难钓鱼或大晴天上午尚可下午难钓。说夏钓早是很有道理的,但夏钓晚就值得具体分析了。2009年8月17日,晴,在沙溪一塘几乎钓不上鱼。9.30时,气温27度,水表30度,水底(2米深)27度。下午6时,气温32度,水表34度,水底29度。期望太阳西坠时有点收获,但傍晚时候根本钓不上鱼。原因是傍晚时,仅管气温略有下降,但水表温度仍居高不下(由于水散热慢),水层温差又大,造成水体严重缺氧,鱼不开口。可见,在多数情况下,夏天只适宜钓早,不适宜钓晚。在阴或多云天气,或许亦可钓晚。当然,晚上9点以后的夜钓,又当别论了。

⑶水层温差变化呈梯形变化。离表层越近,变化幅度越大;离底层越近,变化幅度越小。

以一次日记片断为例,进行分析。2009年4目4日,晴,室温21度,相对湿度75%,昨晚室外21度,今晨14度,夜间温差值7度,说明夜晚寒冷。今日晴,水层温差大。下午4时,气温27度,水表24度,水下30厘米处21度,水底2米处17度,水表水底差7度。鱼浮水面,难钓。又测堰口4米水深处,温度与2米深处基本相同。

上例不仅说明了夜间温差值、昼夜温差值和水层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而且也说明各水层温度呈梯形变化。阳光照射下,水表面升温快,而光线穿透力不强,水导热本领小,所以下层温度变化小,这就导致表层水温较高而且变化较大,底层水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小。在上例中,离水表层30厘米处下降温度3度,从30厘米处到1.5米处(深度差1.2米)下降温度只有4度,从1.5米到4米深处(深度差2.5米)温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总之,水层温差变化不是平均变化的,而是从上到下呈几何级数衰减的,在深水处温度变化甚微,甚至难以测定有什么变化。

笔者以前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水底冬暖夏凉,冬天鱼儿游向深水处是因为那里更暖和。通过水层温差的测定,不得不否定在不结冰的日子“水底冬暖”的观点。

版权声明:
作者:shiciw
链接:http://www.txsjsy.com/97474/
来源:tx诗词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