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词的例子有哪些(宋诗的特点及举例)

宋词的创作特点

词作为新兴的诗歌形式,从隋唐发轫,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收词人千家以上,词作二万首。最近还陆续有所增补(如孔凡礼先生《全宋词补辑》等)。虽因词在开始时还未被承认为“正统”文学,亡佚很多,但目前搜集的成果就足以反映出宋词的繁荣兴盛和丰富多彩了。

前人论词,有“婉约”、“豪放”之说,历来聚讼纷纭。此说首见于明张綖所作《诗馀图谱》。其《凡例》后有按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张綖关于婉约、豪放的界说,是从艺术风格着眼的,但又把它们看作词的两“体”,后人又引申为两“派”(如王士祯)。这就与宋词实际风格的多样性发生矛盾:宋词显然不止这两种风格,即以豪放派付出总有回报的诗句创始人苏轼的作品而言,真正豪放者也不过二三十首,争论即由此产生。其实,在许多词学家的具体评论中,豪放、婉约两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也不是对艺术风格的单纯分类,更不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逐一鉴定,而是指宋词在内容题材、手法风格特别是体制声律方面的两大基本倾向,对传统词风或维护或革新的两种不同趋势。认识这种倾向和趋势对于宋词的深入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大致说来,苏辛豪放词派即革新词派,与传统婉约词派的不同在于:在内容题材上,婉约派坚守词为“艳科”、“诗壮词媚”的樊篱,抒情则男欢女爱,伤春伤别,状物则风花雪月,绮罗香泽,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苏轼手中,诸凡记游、怀古、赠答、送别,皆能入词,几乎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词概》)的境地;南宋辛派词人,更把表现爱国精神作为词的主旨,标志着宋词的最高思想成就。在手法风格上,前者长于比兴,以清切婉丽为当行本色,后者善于直抒胸臆,以豪健奔放为主要特色。在体制声律上,前者强调合乐,如李清照《词论》要求词“协音律”、“可歌”,并批评苏轼“往往不协音律”,后者却重文不重声,不肯迁就声律而妨碍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所谓“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这是宋词中实际存在的两大倾向和趋势。

应该指出,北宋以来不少词评家把豪放、婉约说成“正格”、“别格”的观点,是错误的。署名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并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四库总目提要》卷198也说,词应“以清切婉丽为宗”,苏辛一派词“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他们虽然承认苏辛词“工”,但又囿于传统成见,把它视为“非本色”、“别格”,对苏辛词派的革新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解放以来有的论者又把两派说成“主流”、“逆流”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一般被认为婉约派的作家,情况复杂,但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思想艺术成就,逆流说导致全盘否定,显然不符实际;豪放派作家不仅仍有一些婉约之作,而其豪放词往往吸收、融化婉约词的艺术手法,仍然保持词区别于诗的特性,并不被诗同化。我们为“大江东去”这种俯仰古今的巨大感慨所感动,也能体味“扬柳岸,晓风残月”的侧悱缠绵的羁旅者的心情;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岳飞《满江红》、张孝祥《六州歌头》、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乃至辛弃疾的许多佳篇,固然大声镗鞳(tangta,鼓鞞声),悲歌慷慨,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但周邦彦《兰陵王·柳》、史达祖《双双燕》、吴文英《莺啼序》、王沂孙《齐天乐·蝉》等体物精细的工笔之作中,也包蕴着回肠荡气的情操。春兰秋菊,各尽其妙,都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在充分估计豪放词派革新意义的前提下,应该把两派统一起来。

宋词是我国词史上的顶峰,其影响笼罩以后的整个词坛。宋词实际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使它取得了与“唐诗”、“元曲”等并称的光荣。

关于宋词的例子有哪些(宋诗的特点及举例)

谁能总结一下唐诗宋词的特点?

宋词起源于唐朝民间.叫"曲子词".后文人改为抒情诗样式,经五代渐成熟.还有诗余,乐府,琴趣的别称.特点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一.词分为三类:1.小令:58字以内;2.中调:59--90字;.3.长调:91字以上二.调分为四类:1.单调:不分段;2.双调:分两段;3.三叠:分三段;4.四叠:分四段.后两种少用三.1词牌与音乐结合成曲调名称;2.词牌与音乐脱离就成了填词的格式.3.词牌不是标题,与内容无必然联系.4.押韵对135句不严,对246句较严.5.词牌有800多种,常见的有100多种四.两大阶段:1.北宋<公元960--1127年>;2.南宋<1127--1279年>风貌不尽相同.

唐诗特点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唐代的诗人___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宋代诗歌有什么特点?

宋代的诗歌直接继承了唐代诗歌传统。开国之初,诗人中有很多是前朝的旧臣。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所作诗歌留有唐代余风。如徐铉、徐锴兄弟和李昉等都是从五代入宋的文臣,他们的诗歌创作受白居易的影响较深,其作品在宋初有一定的影响。继之,王禹杗登上诗坛,他虽学白居易,但更崇尚杜甫,学习杜甫的诗歌风范,在《示子诗》中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的诗歌在宋初很有影响。宋太宗和宋真宗时代,有几位隐逸诗人:林逋、魏野、潘阆和九位诗僧,他们写诗追随中唐诗人贾岛、姚合,创作刻意求工,内容多反映闲适清静的隐逸生活。他们之中,林逋的成就最大,人品诗品均为人所称道。与之同时,还有跻身于仕途上的几位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提倡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他们在受命编纂大型类书《册府元龟》时,互相写诗唱和,后经杨亿把他们唱和的诗歌编为《西昆酬唱集》,收有十七位诗人的二百五十首诗,西昆体遂由此得名。西昆体诗歌,讲究绮艳华丽,雍容典雅,多用典故,但内容流于空洞,使得一些有识之士对之不满。这时,首先起来提倡诗歌革新的有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他们不满西昆体诗人追求晚唐华艳柔弱的诗风,主张诗歌创作应继承风雅传统,反映现实。

梅尧臣在一首赠答诗中说:“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苏舜钦在一首感怀诗中说:“奋舌说利害,以救民膏肓”,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作态度。清代叶燮在《原诗》中指出:“开宋诗一代之风气者,如梅尧臣、苏舜钦二人。”没有宋词出名,但是经典的宋诗流传千古万古流芳。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宋诗与宋词一样反应了宋代文人的特点。文辞不较唐诗那样拥有盛唐的大气但是也拥有不屈的民族气节深藏其中。

关于宋词的例子有哪些(宋诗的特点及举例)

宋朝诗词特色

宋代诗词很难用很少的文字说明,因为各有特色。

宋诗:精能、理性、瘦劲、讲究练字练句,用词求独特,故晦涩;语意较隐讳。诗多长篇堆砌词藻,无深厚情韵。

宋词: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婉约派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关於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

与宋诗议论化相关的还有另一个特点:理趣。宋诗与唐诗区别不大,较词为凝重,词则比较轻浮、俗艳,有句话:“诗言志,歌咏言”就是指这个。

这是从意境上讲,至于格式,宋诗也有乐府,倒是不怎么拘于格式的,而宋词却必有词牌,虽然也有自创词牌的情况,但非精通音律者不能如此。

诗词都可以配乐唱,唐朝就非常盛行唱诗,只是宋人写的词多了,又比诗好谱(词基本上都有固定的调子),诗就唱得少了。

版权声明:
作者:shiciw
链接:http://www.txsjsy.com/97523/
来源:tx诗词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